2020年2月28日,国家电网陕北—湖北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(简称“陕北—湖北工程”)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党组书记毛伟明宣布工程开工。
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先后发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供电服务保障10项举措,出台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12项举措,出台贯彻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的8项举措。这30项措施形成的一揽子方案,集中展现了国家电网的“大国重器”和“顶梁柱”作用。公司在全力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安排各项重点工程复工复产,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“两手抓、两不误”,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力量。
今天开工建设的陕北—湖北工程,是公司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,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、全力恢复建设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重大工程,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工程,是国家“十三五”电力规划重点项目。陕北—湖北工程起于陕西省榆林市,止于湖北省武汉市,途经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湖北4省,线路全长1137公里。送端连接陕北能源基地和西北750千伏交流电网,受端接入湖北负荷中心和华中500千伏交流电网。工程额定电压±800千伏、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,总投资185亿元,计划于2021年建成投运。依托陕北—湖北工程,公司将推进±800千伏、输送容量800万千瓦的“双八百”特高压直流技术、设备和设计的标准化,推动直流套管等环节的自主研发、生产及应用,带动特高压直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,打造特高压技术升级的样板工程。
建设陕北—湖北工程,打造陕西送电湖北的能源输送大通道,发挥电力基础设施稳定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“助推器”作用。
一、有利于稳投资、稳就业、带动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增长。特高压电网投资大,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,具有产业链长、带动力强等优势,可有力带动电源、电工装备、用能设备、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。陕北—湖北工程连接湖北和陕北,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,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,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,助推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。工程建成后将在降低湖北全社会用能成本、促进陕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助力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二、保障湖北电力安全可靠供应。湖北省是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,用电需求较大,由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,土地和环保空间有限,保障电力供应的压力较大。采用特高压工程将陕北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湖北负荷中心,每年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,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,可有效缓解湖北及华中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,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。陕北—湖北工程与华中已有特高压工程配合,可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大容量、远距离、低损耗优势,有力支撑华中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构建,优化当地电源结构。
三、促进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。陕西能源资源丰富,是我国能源大省,目前探明的能源保有量均位居全国前列。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广、储量大、煤质好、易开采,电源建设成本及发电成本均相对较低。陕西风能、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,开发潜力大,多能互补优势明显,202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将接近2000万千瓦,且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,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陕北地区电力外送需求将超过1000万千瓦。陕北—湖北工程建成后,将有力推动陕北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电力大规模外送,促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,有效引导相关产业合理布局。
近期,国家电网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,发挥电力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、产业链长、带动力强的优势,开工复工超千亿元重点项目,全力服务“六稳”工作。截至2月底,公司已开工陕北—湖北特高压直流、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工程,复工青海—河南特高压直流、阿里联网工程、河北雄安新区配套、冬奥配套等1600余项输变电、水电和新能源工程,开工复工项目的总规模超千亿元,有力带动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复工复产。目前,公司5家装备制造单位复工复产率达93%,20余家特高压和抽水蓄能工程主设备制造企业及重点实验室已经复产,超百家线路材料企业和数百家配套设备企业已经复产。